2007年初,根据省教育工会和校工会的文件精神,外国语学院分工会和办公室在学校工会、学院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积极发动和依靠广大分工会干部,在广泛征求广大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外国语学院“教工小家”建设规划,并积极实施,以“校工会拨款,行政补助,分工会配套”筹措所需建设经费。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外国语学院“教工小家”-语林休闲吧完成各项基本建设并于2007年6月1日起正式对全院教职工开放。学院分工会和学院办公室指定专人对语林休闲吧进行管理,主要在每学期1-16教学周中午休息时间免费为教职工提供咖啡等饮品及点心;语林休闲吧服务团队由院学生工作办公室推荐热情、耐心、服务意识强的勤工同学组成,上岗前均接受过咖啡制作与服务流程的统一培训。
2008年,学院分工会又向学院行政申请了专项经费,完成了对语林休闲吧的后期装修。整个装饰和布置以简约、实用、温馨为原则,现已成为丰富我院教职工和外籍教师业余文化生活和相互交流的理想场所。学院分工会向校工会申请了后期建设经费,添置了电扇、电冰箱等设备。与此同时,加强对教工小家服务团队的培训与管理,规范并完善相关制度,努力为学院教职工提供更专业、更热情的服务,丰富“教工小家”的内涵,做到“有形”与“无形”相结合。
2009年,根据《外国语学院领导班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和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决议,学院将“通过分工会继续办好语林休闲吧,继续免费供应食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休息交流环境。如果各教学、科研单位在休闲吧正常开放时间之外需要服务,可以提早与分工会预约,学院会尽可能满足”;同时,学院加大了对“教工小家”的经费投入。自2009年起“教工小家”开始新增提供新鲜水果及季节性饮品,并为当月过生日的教职工举办一次集体生日,唱生日歌、分享生日蛋糕;学院党政领导对此也非常重视,总是抽空参加并送上生日祝福。
2010年,为更好地以“教工小家”为平台,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推进文体活动日常化,外国语学院教职工文体协会正式成立,下设乒乓球、羽毛球、舞蹈、登山、摄影、西湖行走等6个俱乐部,积极组织开展活动,经费采取“会员自筹、行政配套、分会补助”方式。同时,文体协会得到了学院党政的大力支持,在用房紧张的情况下,挤出约100多平方米作为协会活动室,并多方凑措经费,添置室内运动设施,力争提高使用率。同年,小家被评为“浙江工业大学先进教工小家”。
2011年,学院分工会在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积极研讨、努力创新、着力加强“教工小家”文化内涵建设。全年共举办五期涉及亲子、健康、理财、购房等方面的“生活与文化沙龙”活动;成功举办了两期“中青年教师发展辅导报告”,以帮助目前正面临科研压力与职称瓶颈的学院中青年教师更好地思考和规划自己的学习、工作与研究,找准方向、突破瓶颈、实现发展。此外,分工会还进一步加强对“教工小家”学生服务团队的管理与培训,让他们一起参与和谐气氛的营造。
在学校工会和学院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外国语学院分工会将进一步加强“教工小家”建设,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文化内涵,努力做到“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真正让“教工小家”成为我院广大教职工的“福利之家”、“活动之家”、“文化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