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外语人才实践能力,学院近期召开实践教学工作协同推进会,研讨第二课堂活动方案,部署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推进等工作。
4月16日下午,学院在朝晖校区B4会议厅召开“第二课堂实践改革工作协同会议”。学院全体领导班子及系部主任、副主任、相关辅导员参加会议,会议由院长彭国珍主持。
彭国珍院长梳理分析了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她指出,学院现有实践教学工作体系存在第一、二课堂融合不足,学生活动与专业实践活动对接协同不畅的现象。这些问题限制了实践环节的深度推进,她要求各部门间充分交流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构建深度融合、协同紧密的实践教学工作体系。
随后与会人员展开热烈讨论,各系部立足专业特色,纷纷推出具有差异化与创新性的改革方案。英语系提出创办外语文化节,设立“外语技能实战营”“学术能力训练营”“国际传播工作坊”等,实现以赛促学、以创带练;日语系提出将配音大赛、商务翻译实践嵌入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场景化教学模块;大学英语团队提出开设多样化的实践课程,提供多样化实践教学内容;辅导员管佳乐指出,学工办将精准对接专业老师,协同各系部一同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改革工作。

4月17日下午,学院在朝晖校区新教楼1209召开“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研讨会”,进一步研讨了本科实践体系构建及其如何与培养方案对接。会上,与会人员聚焦专业实践、毕业实践、能力及素养实践、理论课程延伸第二课堂实践这四个模块,就如何搭建本科实践培养方案框架展开了热烈探讨。
在专业实践和毕业实践方面。学院将结合已有的校外实践基地,同时通过“访企拓岗”等形式大力拓展企业资源,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在能力及素养实践方面教学线和学工线将加强协同合作,把学科竞赛融入到专业培养中,“以学培赛,以赛促学”,促进学生的语言技能、文化涵养和科研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彭国珍院长强调,整个实践体系的构建原则是要紧密对接我们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毕业要求,复合当前对融合性外语人才培养的需求(如外语+国际传播/数据智能/国际商务/国际法治/国际组织),深度对接区域社会发展和校院工科特色,体现体系化、科学化、个性化,阶梯递进。

此次实习实践系列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外国语学院第二课堂与实习实践工作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会议凝聚了共识,明确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与重点任务,为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突出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外语人才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